经国务院批准,自1998年起,每年9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,(以下简称推普周)。根据《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开展第2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通知》,2023年9月11日至17日举办第26届推普周,本届推普周的主题为“推广普通话 奋进新征程”。
我校也以此次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为契机,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行动,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固本之基,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之举,面向全校师生普及普通话相关知识,鼓励大家说普通话、写规范字,来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的文化自信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

第26届“推普周”宣传海报
一、普通话的由来
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的口语形式。我国地域辽阔、人口很多,有丰富的方言体系。但是,自古以来,汉语有方言的同时也有共同语。汉民族的共同语夏商周时期就产生了,当时叫做“雅言”,我们所熟知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《诗经》就是雅言。在汉代,共同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,当时管共同语叫做“通语”。唐宋时期,人们写文章、作诗词都十分注意使用“正音”。明清时期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,那时的共同语叫“官话”。到了19世纪末,我国的文化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受到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,“国语”这个名词得到传播。辛亥革命之后,“国语”这个词在民国时期得到了当时政府的承认,成为民族共同语的一个正式称呼。
1949年新中国成立,中国走上了崭新的阶段,为了发展和建设新中国,推广民族共同语就非常重要了。1956年2月6日,国务院发布的《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》中将普通话正式确定为“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,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,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”。“普通话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。2000年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》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。目前,普通话以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》为准。
二、说普通话的必要性
1.社会流动性的加大要求使用普通话,便于不同地区的人们沟通
我国是一个地形复杂、高山林立、河流纵横的国家,十里不同音,百里不同言,仅汉语方言区就分为北方方言、吴方言、赣方言、湘方言、闽方言、粤方言、客家方言七大方言区,少数民族方言区则更多。在过去,交通欠发达,人们多停留于本地,同是相亲和乡音,彼此交流和沟通不会产生歧义和误解。而现在,交通发达,每年人口流动多达到几亿人,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人们相遇,如果都用方言或本地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,必定会产生听不懂、沟通困难等情况,甚至还会出现自以为听懂的情况,产生南辕北辙的误解,在这种情况下,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听得懂的通用语就显得十分必要了。
2.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使用普通话,便于人们享受信息化时代的红利
目前,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、数字化的时代,人们每天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,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成为全球计算机研究的热点。推广普通话,可以加快中文信息处理的步伐。同时,计算机主要处理的文字,不论是计算机还是机器翻译,让计算机理解,生成的必须是规范性的语言。尽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,对于汉语的计算机理解,也出现了方言的使用,但标准的普通话依旧是主流。
3.促进国际交往的要求推广普通话,便于中国更好的融入世界
汉语是一种古老的语言,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。目前,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逐渐提高,话语权也逐渐增强,与其他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,逐渐走向世界中央,世界上也形成了“中国热”,基于此也形成了“汉语热”。现在,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,我们教授的也主要是普通话。
三、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本知识
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、规范化、制度化的重要举措。普通话水平测试(Putonghua Shuiping Ceshi; PSC)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、熟练程度的口语考试。考试形式为口试。普通话水平等级分为三级六等,即一、二、三级,每个级别再分出甲乙两个等次;一级甲等为最高,三级乙等为最低。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口才的评定,而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的测查和评定,是应试人的汉语标准语测试。应试人在运用普通话口语进行表达过程中所表现的语音、词汇、语法规范程度,是评定其所达到的水平等级的重要依据。
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(以下简称“机辅测试”)的方式,是通过计算机语音识别系统,部分代替人工评测,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应试人朗读的第一项“读单音节字词”、第二项“读多音节词语”和第三项“朗读短文”的语音标准程度进行辨识和评测。不同于测试员与应试人面对面的人工测试方式,它采用应试人直接面对计算机这种测试方式,其中第一项至第三项测试由计算机评分,最后一项测试由管理人员把应试人说话录音分配给测试员,测试员不面对应试人直接评分。
国家普通话测试网:https://www.cltt.org/#/webHome
湖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:http://hbpthw.ccnu.edu.cn/